傳真類別:桃 筆
乩生:聖 化 筆
旨別:奉 旨
出版日期:101/10/27
太乙天尊 降
中華民國100年4月10日
歲次辛卯年三月初八日
聖示:為《財祿因果論》作序。
序
呱呱落地,降生世間,即受五音、五色、五味所影響,
是以有云:「世間乃大染缸。」染黑、染黃皆由後天環境而使行為不同,
本性遭受蒙蔽,再加上教育及夙業干擾,一生之成就便有不同之化學反應。
慾-以儒家說法,即可解釋為志向。人需有鴻鵠大志,人生才有意義,但是世人之志向遠大,偶有不符實際與正道,便使「慾」變為負面之名詞、舉動。道家思想亦不反對慾是以《道德經》:「聖人為腹不為目。」腹是基本需求,比如人需飲食維持身體活動能量,然則世人逾越了基本慾,而形成慾望,望即目也,即耳目所及卻無法獲取,因此「目」、「望」則需以「追」來滿足過分之慾,過分之慾即是貪。貪,違背自然,痛苦則油然隨之。
明瞭基本慾,是使世人能夠安身立命,毋需貪求基本以外之事物。然則世人對於取與不取間,往往產生疑惑,進而隨耳目、隨陳習貪求,因此上蒼為導正世人之欲念,降賜大命,著作《財祿因果論》,其主旨並非教導世人追尋財富,而是藉由闡論,使世人明白「我之所以富貴貧賤的來由」,明解真諦後,則不貪求,不貪求後更可以純真之心面對修行,使身心符合正道,方可邁向康莊仙境。
寶書開著,聊獻數語,光讚篇前,是為序。
太乙天尊序於 無極證道院.武廟明正堂
天運辛卯年三月初八日
至聖先師 降
中華民國001年5月1日
歲次辛卯年三月廿九日
聖示:為《財祿因果論》作序。
序
道德與利益看似互相矛盾的觀念,但如果可以拿捏得宜,利益亦可為社會福祉帶來正面的影響。
不過,當義與利衝突時,寧捨利從義,才能符合本性。
道德—從本性而表現於外在,皆符合社會規範及可為大眾謀福利;
利益—乃以私心出發,兼備追求大眾福祉。因而二者最終目的均是以大眾為己念,那麼利又為何不可求呢?
誠意是一種道德修養,經商時往往藉以鑒別他方之誠心。
而誠意又歸納在慎獨,所謂: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乎!富潤屋,德潤身。」
意即人於獨處時,最容易誘發私欲,但只要內心堅持誠意,且符合本性之善,那麼表現在外便是發自內心,
所謂「誠於中,形於外」便是這個道理。因此,在於經商牟利前,內心緊持道德之誠意,
商場上便可減少許多爾虞我詐之情事。
前述所闡之理,雖不免流於外在,但若配合累世因果之概念,警醒世人,必然可為炎涼塵世之鞭笞(ㄔ)也。
因而上蒼降下皇皇大命,闡述外在與內心之糾葛,乃欲導引世人牟利應從善出發。
因此本書完著後,盼世人閱而思之,思而行之,方不負上蒼之苦心。
寶書開著,略言數語以為序。
至聖先師序於 無極證道院.武廟明正堂
天運辛卯年三月廿九日
虛空地母大慈尊 降
中華民國100年5月8日
歲次辛卯年四月初六日
聖示:作《財祿因果論》之序。
序
樂—乃世人所冀求,但於追求之過程容易落入外物之陷阱,以至迷失生命之真諦。
是以,當外物隨時光、空間改變而消滅,樂亦隨之殞落。
欲求樂永恆不滅,即當建立於心性上,且不著外物,猶如天行健,自強不息。
所謂:「樂天知命,故不憂」。知命即是滿足當下,不論富貴貧賤皆可素其位而行。
樂天,即明白天之運行不論何時皆難改變。
因此,世人徜可學習天之運轉,效法堅毅,知己天命,便可在處世上圓融,
進而己立、立人,己達、達人。當人人如此時,縱然一己有所迷惘,亦可迅速地從他人身上感染氣息,進而萌發反省。
處事圓融只是距離成功更近,卻非絕對,乃因其中尚有夙世因果之糾纏。
因而上蒼為使世人明白因果且圓滿生活,降賜貴堂著作《財祿因果論》,
指引躑(ㄓˊ)躅(ㄓㄨˊ)於十字路口之世人,獲得明燈,達到聖凡兼修之境。
寶筏開著,聊述幾語,是為序。
虛空地母大慈尊序於 無極證道院.武廟明正堂
天運辛卯年四月初六日
本社善書為免費贈閱,索取善書以中華郵政310*228*103規格的箱子為最大出書量(約30-50本)及由本社負擔郵資。第五十一本以上或超規的索閱數量,敬請自付郵資。並歡迎依工本費惠予助印,以利充足庫存,流通善知識,淨化世間,功德無量。
欲大量流通普化之善信大德,可電洽本社04-22393203索取,執事人員竭誠為您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