鸞堂何以稱儒教

鸞堂何以稱儒教

鸞堂以儒家思想為中心,儒家起自孔夫子,夫子取法於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武、周公之一貫心法,藉以詩、歷史及禮法教導群生。待其身後,門下生為贊夫子言行及道德而著四書傳世,以期宣揚。

儒教海容孔夫子政教道德之思想,兼容各家畢生理念衍生之正義而教化世人。然則,之所以稱「教」,乃因:一、不可須臾離也—因持志為教,志亡則理不存。二、萬古常新因時制宜—比如:禮法傳承從不僵化,融儒釋道之禮為一爐。三、地異理一放諸四海皆準—如三綱五常,不僅是處世之理,亦是中和之道。因此,藉儒家思想成為教化題材,不僅融通於世,更可使民心歸一。《中庸》:「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」是故中和之道含藏於儒家思想,俱萬德,富萬理,藏萬化。世人修學必可贊天地化育與天地同參。

 

儒家思想並非由孔夫子自創而傳世,乃以五帝三王之思想分其條理而集大成。然而,儒家思想至秦代因欲一統而以雷厲風行之法家手段,阻遏仁心流暢。即至漢武帝方知導民以德之貴,是以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,從此儒家之誠意正心修齊之道,源遠流長至今。而今再以鸞堂面貌大倡儒家思想是因:西洋「教」化影響以及華人遍及全球,故以更具規模及組織方式代天宣化。

依「人」之觀點及歷史之方式闡述本章,乃欲鸞下諸生明白,修學儒教效鸞乃是華人長久以來之習慣及信仰。然則,修學行持,不必、亦不得愩高而獨尊儒教,乃因地域之大,各國之繁,人之因緣迥異,獨尊則有失仁也。